周而复始的一年又开始了?今年,您希望实现哪些愿望呢?
对于失眠的人而言,也许他们的愿望就是:能睡个好觉。
本期,我们邀请桑氏针灸疗法非遗传人刘殿全主任为大家分享他调理失眠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失眠的定义、成因
古人云:“夜阑人静,睡意悠悠。”然而,今人却有睡不好觉的困扰,失眠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1.好眠与失眠的定义
记住好睡眠最直观的检验标准是:起床后身体舒服,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做事有效率,能胜任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
2.失眠的主要症状
●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
●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小时)
●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痛苦体验
3.失眠的成因
引发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压力、环境因素、生理问题以及体内慢性炎症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及先天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会导致失眠、疲倦乏力及抑郁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2
失眠会引发长期慢性炎症
1.慢性炎症的定义
适度的炎症有助于提升机体局部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以及修复组织细胞损伤的能力,算得上是一件好事。而慢性炎症就是炎症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反过来对身体造成持续的伤害。
2.慢性炎症让失眠陷入恶性循环
炎症状态下,由于感染、组织损伤或其他病理过程引起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水平升高,这些物质可以作用于大脑中的神经元,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炎症还可能通过增加疼痛感、发热等生理反应来干扰睡眠。睡眠不足也会激活炎症反应牵连大脑,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不需要几年或者几个月,哪怕只是一晚上没睡好,就足以让血液中的很多指数产生变化了,这就是一个闭合的循环回路。
3.失眠持续的恶果
中医认为,慢性炎症是“引邪入里”,体内阴阳失衡的结果。
失眠带来困倦是次要的,当我们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身体进入一种慢性应激状态,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重已有的慢性疾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
失眠还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
3
针灸抗炎调失眠
在对慢性炎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对于失眠症状持续存在且与炎症相关的患者,抗炎治疗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了针灸发展的新趋势。
刘殿全主任作为桑氏针灸第四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桑氏针法的核心,与大量调理失眠的临床应用,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1.主要治疗方法
华佗夹脊穴:与背俞穴相叠,是脊神经背根和交感神经相交通的体表投影处,所以一穴多用,有一经挑三阳的功效,能瞬间激发体内先天之气,使身体先天阳气快速提高,调节阴阳平衡。
“天穴”:包括天窗穴(颈上交感神经节)、天鼎穴(星状神经节)、腰俞穴(骶神经节),针刺与穴位注射可缓解自主神经过度紧张及功能亢进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调节脑部微循环,缓解睡眠障碍,还可调控褪黑素分泌,使松果体恢复合成褪黑素的能力,触发褪黑素生理节律恢复。
2.抗炎针灸的作用机制
针刺和穴位注射在抗炎的治疗中不仅仅调节阴阳平衡,调控褪黑素分泌,局部微创还会增加局部抗炎物质(如腺苷)的产生与聚集,对局部血管壁交感神经节纤维的刺激或针刺局部神经末梢经过反射导致抗炎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都能壮大局部抗炎力度。
失眠在针刺、穴位注射、工具、手法、与疗程的作用下,还有两个重要的物质,那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腺苷和褪黑素,就像我们睡眠的总开关。
3.失眠的生活养护
1.调整生活方式
●增加日晒,积累天然“褪黑素”。
●白天适当运动,达到1小时的量更好。
●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睡前可在沙发或客厅活动,培养“见床就困”的条件反射。
●每天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周末也不例外,培养睡眠生物钟。
2.膳食调理,有效抗炎
多摄入富含抗炎成分的食物,如藜麦、糙米、荞麦等全谷物,深海鱼和贝类,西兰花、菜花、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草莓、蓝莓、黑莓、覆盆子等莓类水果,都有助对抗机体炎症。
同时,注意少吃高糖、高油、高脂食物,减少红肉、加工肉、动物内脏、精制谷物摄入。
3.保持心理健康
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可能破坏机体调节炎症活动的能力。尽量避免负面情绪持续累积,运动、听音乐、旅行、画画、约会等都有助减压。
失眠案例的调理故事
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失眠2年余,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常觉疲惫,影响工作,伴夜尿频(每日夜尿2-3次),腰膝酸软,易盗汗,平素易紧张、焦虑等。
经辨证,该患者属于失眠中典型的心肾不交型。
刘殿全主任在给患者治疗
刘殿全主任施以桑氏针灸,以华佗盘龙针法和华佗夹脊穴通过对经络和神经的刺激达到躯体内脏反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以神经生理穴和解剖学为基础。
辅以人体的玄关暗窍天窗穴(颈上交感神经节)、天鼎穴(星状神经节)、腰俞穴(骶神经节)的针刺和穴位注射,使得持续紧张的交感神经放松,从而逐渐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张驰平衡,对植物神经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前后共施治11次。
▼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