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国医AI分身”首亮相​!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布者:固生堂中医

2025-06-08

分享到:

6月7日,备受瞩目的“AI驱动下的中医智慧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落下帷幕。会议聚焦AI技术与千年中医智慧的深度碰撞,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数智技术为中医精华的传承注入新活力,探讨“AI+中医”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代表莅临现场,表达对AI赋能中医的共同期待与坚定支持。



高屋建瓴:凝聚共识,锚定方向


会议伊始,固生堂中医集团合伙人、副总裁王少敏发表致辞,他强调集团在推动中医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坚定决心,并热忱期待本次会议能成为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纽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昕琳则宣龙华医院医院脊柱研究所将与固生堂围绕慢性骨退行性病变等领域展开更紧密的合作,推动AI技术从单点的突破,向系统化的应用迈进。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表示,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是推动中医药拥抱数字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一步。


图片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施杞教授则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中医传承的核心价值。他强调,要积极拥抱AI,推动中医守正创新,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创造中转化。同时,他高度肯定了固生堂在弘扬中医药事业、推动行业发展、践行初心使命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成绩


产品亮相:战略布局与思想传承


会上,固生堂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施杞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签约,并与经方专家欧阳卫权、肿瘤专家贺用和等AI数字化传承项目专家代表签约。



固生堂在会议现场展示并发布与广东省名中医、耳鼻喉专家李浩教授合作的“国医AI分身”最新成果。该AI分身将率先应用于“在线复诊”场景,由国医AI分身问诊辨证后,医生本人审核并开具处方,以提升医生的看诊效率。未来,固生堂还会重点投入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智能分诊导诊、疗效数据分析优化以及集团智能化管理等核心方向。


图片



固生堂AI业务负责人郑项发表了题为《固生堂AI工作布局与汇报》的报告。他系统阐述了集团在AI领域的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图和阶段性成果。目前,固生堂聚焦在中医诊疗辅助、就诊全周期管理等功能,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为中医师提供智能诊断建议等服务,助力提升中医诊疗效率与传承精度,展现了技术落地的初步成果和广阔前景。


2025年,固生堂预计上线20个国医AI分身,覆盖耳鼻喉科、中医妇科、皮肤科、中医男科、消化科、中医肿瘤科等多个科室。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他分享了平台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营效率、服务学术传承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展现了固生堂作为中医连锁集团龙头,在推动行业智能化变革中的领导力与行动力。


图片


思想交锋:专家共话中医AI的挑战与机遇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分享了他们在“AI+中医”融合领域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成果。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固生堂人工智能高级顾问孙茂松带来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医疗》主题演讲,从人工智能角度阐述AI为中医和医疗带来的广阔前景。

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研究员孙悦礼发表了题为《数智三辨·活态传承——施杞国医大师中医骨伤内科学术思想系统化建构》的精彩演讲。他强调,“活态传承”的核心在于利用AI技术将隐含的、动态变化的、高度依赖场景的辨证逻辑显性化和结构化,使之可理解、可学习、可发展,最终实现知识从“术”到“理”的系统化跃升。

研讨会高潮聚焦圆桌讨论环节,中医药、AI研究及资本市场等领域专家围绕“AI驱动下的中医智慧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

全国名中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凌昌全表示,我们要积极响应乌镇共识,“拥抱、应用、发展AI”,促使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在此过程中,培养既懂中医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和建立由高端AI人才与中医专家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形式上配合的团队是重中之重。

图片

各位专家们各抒己见,从数据壁垒、技术瓶颈、标准体系、人才缺口、产业化路径到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与会者达成共识:挑战固然存在,但机遇巨大且意义深远。AI有望成为连接古今智慧、提升中医服务能力与传播效率的关键桥梁。唯有开放协作、共建生态,方能走好这条融合创新之路。讨论现场思想激荡,火花频现。

就在不久前,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张伯礼等六位院士发布共识:人工智能+中医药势在必行。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临床实践和产业落地的多轮驱动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中医药体系。在继承“仁心仁术”核心价值基础上,AI作为强大的工具,将为中医的精准传承、疗效提升、服务可及性提高和现代化进程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