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中医-国家岐黄学者万海同教授】脸上这4个"死神预告",10秒识别心脏危机!
作者:固生堂中医2025/04/07
科普摘要:
我们的身体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信号。特别是脸部,作为身体状态的 “晴雨表”,一旦出现某些异常,很可能暗示着心脏这个人体 “发动机” 出了问题。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万海同教授提醒大家:脸上这5种情况,发现后最好要予以重视,遵医嘱做好监测,因为心血管问题严重起来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01警惕脸上5种危险征兆1.耳垂褶皱西医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Fra


我们的身体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信号。特别是脸部,作为身体状态的 “晴雨表”,一旦出现某些异常,很可能暗示着心脏这个人体 “发动机” 出了问题。


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万海同教授提醒大家:脸上这5种情况,发现后最好要予以重视,遵医嘱做好监测,因为心血管问题严重起来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01

警惕脸上5种危险征兆


1.耳垂褶皱


西医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Frank征”或“耳褶心征”,正常健康人群的耳垂是平滑、饱满的,但在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上,却会出现一条褶沟或皱痕,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


2.鼻梁横纹


跟耳朵类似,当鼻子和两眼中间的鼻梁处出现一条或多条横纹,严重者会出现一条青筋,且不会随着表情改变而消失,被称为“鼻褶心征”,预示可能存在冠心病


3.眼睑黄色瘤/眼肿


眼睑黄色瘤是出现在眼睑四周的黄色扁平疣隆起,一般米粒大小。这种睑黄瘤其实是人体脂质代谢障碍的外在皮肤表现,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患者。


此外,心脏病或胸腹部肿瘤压迫心脏等疾病,可能会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出现眼水肿,也需尤其警惕。


4.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医学上称为“紫绀”,嘴唇呈现青紫色,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血液循环受阻。这可能是心脏泵血功能异常或血管病变的外在表现,需特别警惕,同时还要留意是否指甲也存在这方面的情况。


5.其他发作信号


除了面部的信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时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胸痛、胸闷: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迫感、疼痛。


头晕、头痛: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病变的信号。


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单侧肢体麻木,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心慌、气短:提示心脏功能异常,可能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


这些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02

万教授的“脑心同治”理念


1.什么是“脑心同治”?


多项证据表明,脑心病变存在互损同病特征,即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常出现心脏血管缺血、缺氧等引起心脏损伤,甚至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数天至数周之内,是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最高的时期。


中医观点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脉,心脑共主神明。心与脑通过经脉紧密联系,故脑之神明伤可累及于心,心之神明伤亦可累及于脑,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俱伤。


国家级的研究专项中,万海同教授率先牵头了“脑心同治”相关的研究项目。


2023年,由万海同教授牵头申报的《中医脑心同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指南》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


同年,万海同教授申报的《益气活血类方药抗脑缺血作用与其在缺血性中风分期分证中应用》荣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创新了缺血性中风新病机、证型、治法、方药,开拓治疗思路。


简单来说,“脑心同治”的理念,就是不仅只针对某一个脏器或者某一个组织进行治疗,应该采取整体的辨证治疗,采用活血化瘀、调节血脂和镇静安神的综合治疗来调节血管的输出功能等,从而一石二鸟式地解决脑心问题。


2.气阴虚血瘀体质


万教授所带领的项目组发现气阴虚血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基本病因病机。


因为气虚则无力行血,阴虚则脉道艰涩,血行迟滞,停而为瘀;津血同源,阴津亏损则血虚,血虚则气弱,可见气虚、阴虚、血瘀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中风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诊室故事:中风偏瘫患者的抢救


一位65岁的陈女士,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年,加重伴言语不利3天入院治疗


患者1年前跳舞时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跌倒在地,感右下肢轻度疼痛伴头晕,在当地医院按急性脑梗死治疗1月后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轻度活动障碍。3天前,出现右上肢抬举困难伴感觉减退,言语不利,舌强语謇,全身乏力,急送至万教授所在的医院急诊治疗。


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急性梗死灶,两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陈旧性脑梗死,两侧放射冠区多缺血性改变。就诊时,患者右上肢抬举困难伴手指麻木,活动不利,身体乏力,言语欠清,口干苦,胃纳尚可,情绪烦躁,睡眠欠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查体:精神差,右上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水肿,歪斜舌,舌红少苔,脉细数。


血压:160/92 mmHg。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多见三联律。


神经系统检查:双侧巴宾斯基症阳性,双侧痛觉对称存在,NIHSS 评分 2 分。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其时服用西药治疗。


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


西医诊断:脑梗死。


治疗:养阴益气,活血化瘀,选用养阴益气活血方加减。


案例分析:该患者共调理3个月。本例患者年过半百,阴气自半,肝肾之阴亏虚于下,则肝阳易化风化火亢盛于上,风火痰瘀与气血阻于脑窍而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则发为中风。


故而选用黄芪、白术、石斛以益气养阴;当归、川芎、红花善活血化瘀,然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药性温辛燥,易扇风动火,故配伍苦寒之丹参,使活血而不动火。


万教授指出丹参和红花的配伍比例为2∶1时活血化瘀功效佳。且活血药大多温燥有耗伤阴液之嫌,故万教授指出在使用活血药的同时不忘滋阴养血,配伍生地黄、玄参、白芍以滋阴养血,凉血活血,活血而不伤阴。


患者双下肢水肿,为湿邪困阻,故万教授选用茯苓以健脾利水渗湿,且茯苓一药可健脾宁心,养护中焦脾胃,万教授临床常用之。


患者口干苦、舌红少苔、脉细为阴虚之兆,阴虚易生内热,故万教授配伍黄芩、葛根以清热,葛根甘凉,清热的同时兼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有生津之效。地龙为虫类药,性走窜,善于搜风剔络,与活血药配伍,使活血效果更佳。


03

心脑疾病的居家保健


1.遵医嘱服药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病情、体质均较复杂,因此中西医结合调理更为适合,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等均应遵医嘱服用,勿自行减要停药,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2.3个“救命穴”每天按


1.内关穴(宁心安神)


取穴:前臂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手法: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36次,晨起睡前各一次。

急救:突发胸闷时强刺激此穴,可缓解心绞痛。


2.膻中穴(调畅气机)


取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手法:中指指腹螺旋式按压,配合深呼吸,每次5分钟。

研究:长期按摩可使心率变异率(HRV)提升27%(《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3.三阴交(滋阴养血)


取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

手法:中指指腹螺旋式按压,每次5分钟。

功效:改善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


3.食疗养生


山楂荷叶茶


【材料】生山楂10g+荷叶5g+决明子3g。


【用法】800ml水煮沸,转小火煮15分钟,饭后饮用。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脂。胃痛胃寒、胃酸过多和反流者不宜。


桂圆红枣粥

【材料】桂圆肉15g+去核红枣10枚+粳米100g。


【用法】粳米煮至八成熟,加入桂圆红枣再煮20分钟。


【功效】养血益气,阴虚火旺者(舌红少苔)去桂圆加百合。


丹参田七炖鸡汤

【材料】丹参15g+田七粉3g+乌鸡半只。


【用法】乌鸡去皮,焯水后与药材同炖2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活血化瘀。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链接复制成功